- A+
所属分类:历史文化

一个字(即一个音节)声音的高低、升降、曲直、长短的变化,就叫做这个字的声调。这古今都一样。如“竹”字,古代汉语语音读为“张六切,人声”,现代汉语普通话读为“zhu”,是阳平声,潮汕方言读为“多英(4)”,是上人声,这就是声调。 可是,古代汉语,普通语和潮汕方言的声调却不同,这是为什么?
古代汉语语音是平、上、去、入四个声调,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也是四个声调,但却是阴平、阳平、上声和去声,没有入声。而我们潮汕方言却有阴平、阳平、阴上、阳上、明去、阳去、阴入、阳入8个声调。这8个声调是从哪里来的?原来,古代汉语的四个声调中每个声调的声母有清声和浊声之分,演变为现代汉语普通话主要是浊音清化,入声调消失,入声字派入其他三声了。 而在潮汕方言中则是根据古声母的清浊,每个声调都变成两个:清变为阴调(阴平、明上、阴去、阴入):浊变为阳调(阳平、阳上、阳去、阳入)。这样,古汉语四声,在潮汕话中就变为8声了。其对应规律如下表:
古代汉语四声 |
古声母 |
例字 |
潮汕方言八声 |
平声 |
清 浊 |
崩东工冲 朋同红农 |
1(阴平声) 5(阳平声) |
上声 |
清 浊 |
巧取景纸 妇上市旱 |
2(阴上声) 6(阳上声) |
去声 |
清 浊 |
镜窍票记 侵漏示用 |
3(阴去声) 7(阳去声) |
入声 |
清 浊 |
八泣怯驳 日逆泽域 |
4(阴入声) 8(阳入声) |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支付宝扫一扫赞助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