潮汕话与普通话

  • A+
所属分类:历史文化
摘要

随着社会、经济的高速发展,传媒、信息、交通的发达,人们的交流交往日益增多,必然对语言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,语言最终必然走向趋同。

弘扬潮汕文化,展示潮人风采

初到汕头,即被浓浓郁郁的潮汕文化氛围所笼罩。潮汕话、功夫茶、潮州音乐潮侨客……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。同事与友人极诚挚地告诫我,到汕工作,首先要学会潮汕话,才容易被潮人接纳和认可。

的确,由于我对潮汕方言的生疏,时常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几分尴尬和诸多不便。单位开会,为了让我听懂,同事们操起了生涩的普通话;别人聊天,为了表示对我的尊重,哪怕说的是与我无关的闲话,也得以生硬的普通话重述翻译;到市场买菜,进商店购物,常恐会因普通话被宰;打开收音机、电视机,屡屡因语言不通而改换频道。幸而,来自闽南的我,因语系与之相近,我很快地一成逼进一成地听懂,还不算太累。然而我想,那些来自北方的人呢?一定是累极了!

很快,我陆续听到了一些诸如“先吃先糟糕(仙枣糕)”、“猪哥(德国)生产线”、“汕头的下场(虾场)”之类的笑话。“说”念“旦”、“看”念“特爱”、“桌”念“床”、“快”念“慢”(猛);明明是“有”却说“无”,顾客要“买”主不卖(听成“不要”)……诸如此类,常令外地人莫名其妙。

我挺纳闷的,年纪大的、文化低的不会说普通话,这不奇怪,奇怪的是那些受过新中国文化教育的中、青年,同样存在着普通话不"普通"、不通畅的问题。更令我惊讶的是,居然有那么多的中、青年人,连看书、写作、思维也仍操使着潮汕话。我这里不是说他们不懂得普通话,而是说不普及、不习惯。

汕头的文化教育是发达的、先进的,已经在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,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。我想新一代的潮汕人,一定会以普通话来阅读、写作和思维了。

中国幅辽广阔,人口众多,包括各民族语言,各地均有自己的方言存在。可以这样说,地方方言,是历史、地理以及社会发展的局限性所造成的。越是交通不便的区域,方言越盛,差异越大。笔者家乡福建是丘陵地带,方言语系比广东更多,较大的有福州语系、莆仙语系、闽南语系、客家语系、闽北话系,另外还有林林总总的区域性语言语种,难以胜数。然而,彼地的普通话尚比广东普及得多。

就全国范围看,对地方方言较为“执著”的,当数广州、上海和潮汕(少数民族地区除外)。同是吴语语系,到江、浙,语言沟通无大碍,到上海,就听得糊里糊涂,到广州,粤语更是“根深蒂固”了,不但是听不懂,甚至看不懂了,尽管它写的仍是汉民族的方块字。据说,某位省级领导来自北方,上任不久,有人问之,广州话可听几成?答曰:七成吧。众人佩服不巳,然再细问,方知这七成乃指广州普通话也,众皆愕然。

笔者窃想,这几个方言“执著”区,它的“执著”是否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?越发达者越具优越感?以此推之,粤语区有港澳,足令骄傲的上海阿拉也崇敬三分,故她是方言也就必然“执著”一成。但愿非也!万一如是,这岂不是一种浅薄的世俗的社会文化心态?再推之,台商的介入,岂不将令闽南人也自信也“执著”起来?

写到这里,笔者重申,决没有贬低方言的存在意义。潮汕方言,独具特色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力,它是多姿多彩潮汕文化的存在基础。一千多万的海外潮人,以潮话为缘,以潮人为亲,乡音无改是他们爱乡爱国的客观体现。乡音维系乡情,海外潮人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潮语功不可没。

我想说的是,随着社会、经济的高速发展,传媒、信息、交通的发达,人们的交流交往日益增多,必然对语言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,语言最终必然走向趋同。

据我所知,台湾全岛以闽南话为方言(台称台语),在本土化日益喧嚣的台湾,普通话(台称国语)仍十分普及。新加坡华人除了有各自的方言流行外,普通话仍是他们的基本交流工具。在粤语畅行的港澳地区,普通话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,就连一些传播媒介,为了增进与内地的交往,也相继使用了普通话。

因此,笔者认为,在告诫外地人到汕工作要学潮汕话的同时,也应提醒潮汕人多讲一些普通话,这是改革开放的汕头应具有的文化包容和襟怀。一个兼容性好的语言环境,才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环境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
转载文章
  • 版权声明:作者: 佚名,来源:潮人在线,发布时间:2008年1月6日17:08:23。全文共 1599 字。
  • 本文摘录自第三方网站,若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获取授权请直接联系作者或首发媒体。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